地球局|拜登为何以国事访问规格接待这三人
记者赵恩霆
(资料图)
美国总统拜登上台已近两年半,美国2024年总统选举的大幕也已经拉开,但迄今为止拜登在白宫以国事访问规格接待的外国首脑只有三位:法国总统马克龙、韩国总统尹锡悦和印度总理莫迪。
印度总理莫迪和美国总统拜登
【美印各取所需】
莫迪是最新一位获得拜登以最高规格接待的外国领导人,他于6月21日至24日访美,这是莫迪自2014年出任印度总理以来第六次访美,也是首次对美国进行国事访问,第二次受邀在美国国会参众两院联席会议上发表演讲。
莫迪这次美国之行始于纽约,曾在联合国总部主持国际瑜伽日活动。莫迪抵美第二天,拜登在华盛顿为其举行隆重欢迎仪式和盛大国宴,并在白宫举行双边会晤。访美期间,莫迪除了在国会山发表演讲,还与具有印度裔背景的美国副总统哈里斯、国务卿布林肯等高官以及美企高管会面。
此番美印首脑会晤发表的联合声明涉及58项内容,加强半导体、航空航天、信息通讯等领域的科技合作被放在显著位置,同时两国还同意建立国防工业合作路线图,包括美国允许通用公司在印度生产先进的喷气式发动机,印度加速购买美制MQ-9B“海上卫士”无人机等。
尽管莫迪此访成果可圈可点,但仍难掩美印在一些关键议题上的分歧。比如,在俄乌冲突和对俄罗斯关系问题上,印度无视美西方对俄能源制裁,目前已连续10个月大幅增加俄罗斯石油的进口量,而且月度进口量屡创新高;在联合国就西方国家发起的涉俄决议草案投票中,印度也曾投弃权票,令美国十分不快。
其实,美印关系可谓典型的“各取所需”。近些年来,美国为了推进“印太战略”,极为看重印度的地缘政治价值,坐实美日印澳“四方安全对话”机制,极力拉拢印度在所谓的大国竞争中选边站队,充当美国遏制对手的工具。为此,在印度持续进口俄罗斯石油问题上,美国不惜主动软化态度。
在美国推动北约亚太化以及在亚太打造“小北约”的背景下,前不久美国国会有人提议邀请印度加入“北约+”机制,但印度外长苏杰生予以回绝,称“北约似乎是美国观察世界的唯一方式,但不适合印度”。
对印度来说,加强与美国的关系,既能提升在国际事务中的角色分量,又能通过具体领域的合作来提高防务和科技能力。但印度历史上一贯奉行的不结盟政策,促使其不会完全倒向美国,也只有这样,印度才能保持灵活的外交身段,以实现国家利益最大化。
韩国总统尹锡悦和美国总统拜登
【韩国投怀送抱】
在莫迪之前,韩国总统尹锡悦于4月下旬对美国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国事访问,除了高规格接待,尹锡悦和拜登在白宫会晤了80分钟,达成包括《华盛顿宣言》在内的6项独立成果文件,该宣言是韩美首个聚焦“延伸威慑”的首脑层级文件,旨在强化美国向韩国提供“核保护伞”。此外,相关文件还涉及科技、网络安全、航空航天等领域的合作。
尹锡悦此访正值韩美同盟建立70周年,他上台一年多来,韩国外交越来越展现出亲美媚日的底色。韩美同盟关系向来是韩国外交政策的基石,但尹锡悦政府为了配合美国的全球战略,不顾一切地投怀送抱。美国近些年来一直谋求加强美日韩三角关系,但受历史问题、领土争端和贸易摩擦等因素影响的韩日关系,一直是一个短板。
为了补齐短板,尹锡悦先是在“三一运动”104周年纪念活动的讲话中大谈“日本已从军国主义侵略者转变为韩国的合作伙伴”,接着又在二战时期日本强征劳工赔偿案问题上主动让步,提出第三方代赔方案,然后顺势匆忙访日。尹锡悦政府如此积极媚日,却换来日方的淡定冷脸,直到前不久才解除对韩出口管制并将其重新纳入出口“白名单”。尹锡悦政府在对日关系上的所作所为,被韩国在野党和民众舆论痛斥为“屈辱外交”。
尹锡悦政府宣称,通过加强韩美同盟、修复韩日关系,以及深化与北约的关系,使得韩国成为所谓“全球枢纽国家”,提升了韩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然而,韩国商界格外关心的美国《削减通胀法案》《芯片与科学法案》对韩国电动汽车和半导体这两大产业负面影响的问题,尹锡悦却从美国空手而归。
尹锡悦对美国事访问时,陪同赴美的还有一支被韩联社称为20年来最大规模的经贸代表团,三星、SK、现代和LG四大财团的掌门人以及韩国六大经济团体的代表悉数在列。然而,按照韩国最大在野党共同民主党议员金义谦的说法,尹锡悦政府宣称此访吸引美国对韩投资7万亿韩元,而韩企对美投资却高达153万亿韩元。
去年12月1日,美国总统拜登在白宫与法国总统马克龙会面。(路透社)
【美法貌合神离】
同样面对美国《削减通胀法案》问题的还有法国总统马克龙,劝说拜登政府对法国乃至欧盟电动汽车产业网开一面,也是他去年11月底至12月初对美国事访问的议题之一,不过马克龙也铩羽而归。
马克龙既是美国前总统特朗普任内以国事访问规格接待的首位外国首脑,也是拜登上台后以如此高规格接待的首位外国政要,足见法国在美欧跨大西洋伙伴关系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有趣的是,当初马克龙应特朗普之邀于2018年4月对美进行国事访问时,劝说后者暂缓对欧盟加征钢铝关税等贸易问题,也是他肩负的重要任务,而且结果也是没能成功说服特朗普放下关税大棒,导致美欧爆发贸易摩擦,加深了跨大西洋伙伴关系裂痕。如今,拜登政府力推《削减通胀法案》再次证明,美国一贯奉行“美国优先”,为了维护自身利益,哪怕伤了盟友也在所不惜。
在英国“脱欧”、德国前总理默克尔卸任之后,法国重新夺回了欧盟领头羊的角色,加之马克龙近年来不断呼吁和推动欧洲战略自主、批评北约“脑死亡”,以及法国在处理与俄罗斯关系上表现出与其他西方国家不同的策略,法国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独立自主的作风,使得法国成为美国处理欧洲事务时绕不开的重要伙伴。
当初特朗普一边拉拢法国,一边在贸易问题上打压德国,同时力挺英国“脱欧”,试图通过分化欧洲来加强美国对欧洲的控制。但特朗普时期的美法关系先热后凉,美欧关系裂痕反倒促使法国更加致力于推动欧洲战略自主。
尽管拜登上台后对欧洲盟友高喊“美国回来了”,但过去两年半,法国等欧洲盟友看到的美国与特朗普时期的美国没什么两样:
美国在贸易问题上依然我行我素不管不顾,迫使欧盟采取反制措施;美国利用乌克兰危机将欧洲再度与美国战车深度捆绑,马克龙倡导的欧洲战略自主困难重重;美国持续针对中国和俄罗斯大搞所谓大国战略竞争,显然马克龙对此持有不同看法——他曾公开表示西方应考虑俄罗斯对安全保障的需求,他今年4月访华时在社交媒体上盛赞“法中友谊万岁”,并在访华后表示,“作为(美国)盟友并不意味着成为附庸,不意味着我们(法国乃至欧洲)没有独立思考的权利。”
(来源:地球局)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